世界各地的情人節:Just Bloom全球指南
每年的 2 月 14 日,情人節已成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愛情、浪漫與友情慶典之一。它的起源來自西方世界,與基督教殉道者聖瓦倫丁(Saint Valentine)以及古羅馬的生育節日有關。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節日逐漸超越宗教或歷史的根源,並在世界各地被接受、改造,成為展現感情的多樣化文化慶典。
如今,情人節不僅僅代表玫瑰花與心形巧克力。在某些國家,它象徵著友情與感恩;在另一些地方,它與古老的愛情傳說緊密相連;而在許多國家,它的重點不是商業化的禮品,而是富有地方特色的習俗與儀式,展現出不同社會對愛的理解。
以下,Just Bloom將帶您走遍世界,探索各國如何慶祝這個屬於愛與情感的日子。
北美與歐洲
美國與加拿大
在美國和加拿大,情人節是全年最具商業價值的節日之一。情侶之間會交換卡片(稱為 “valentines”)、鮮花、首飾或巧克力禮盒。浪漫的燭光晚餐通常一位難求,許多情侶也會選擇這一天訂婚或慶祝紀念日。
與許多國家不同,美國的孩子們也會參與情人節。學校會舉辦小型派對,學生之間互相交換紙卡片,有時還會自己手工製作,裝飾上卡通人物、愛心與祝福。老師通常會收到學生贈送的小禮物或鮮花,使情人節超越戀愛,成為表達普遍關愛的日子。
英國
英國的慶祝方式與北美類似,強調卡片、鮮花與燭光晚餐。詩歌在英國的情人節中特別重要,因為自喬叟與莎士比亞時代起,撰寫詩句或情詩就是傳統之一。
威爾斯則有獨特的變化:在 1 月 25 日,當地慶祝 聖德溫溫日(St. Dwynwen’s Day)。德溫溫被視為威爾士的愛情守護聖人,情侶常會交換精美的木製「愛心湯匙」,上面雕刻著鑰匙、心形或車輪等象徵符號,每個圖案都有不同的含義。
法國
法國素有「浪漫之都」的美譽,情人節自然與浪漫緊密相連。情侶會選擇浪漫旅行、共享悠閒大餐,或寫下親筆情書。
據說情人節寄送卡片的傳統始於法國 15 世紀,當時奧爾良公爵被囚於倫敦塔時,曾寄出情書給妻子。直至今日,許多法國人仍偏好以手寫信件或真摯舉動來表達愛意,而非商店購買的卡片。
義大利
義大利的情人節充滿了熱情與美感。傳統禮物包括巧克力(特別是附帶多語言愛情箴言的 Baci Perugina)、紅玫瑰與浪漫晚餐。
義大利還有一個特別的習俗:情侶會在橋樑或欄杆上鎖上刻有名字的鎖頭,然後將鑰匙拋入河中,象徵永恆的愛。雖然這項習俗因損壞古蹟而引發爭議,但仍是愛情承諾的強烈象徵。
德國
德國的情人節有其獨特風格。除了常見的花與巧克力外,「小豬」也是幸運與欲望的象徵,因此常被作為禮物出現,無論是小雕像還是巧克力造型。
另一項流行的禮物是心形的薑餅餅乾,上面用糖霜寫上甜蜜的字句,情侶、朋友甚至小孩之間都會互相贈送。
拉丁美洲
墨西哥
墨西哥的情人節被稱為 Día del Amor y la Amistad(愛與友情日)。與西方主要專注於情侶不同,墨西哥同時強調友情。人們會互送禮物、舉辦聚會,並寫下感謝的字條,不僅僅是對伴侶,也包括朋友與家人。
巴西
巴西並不在 2 月慶祝情人節,因為這段時間正值盛大的嘉年華會。取而代之的是在 6 月 12 日 慶祝 Dia dos Namorados(戀人節)。這一天恰逢聖安東尼的前夕,他是婚姻的守護聖人。
情侶會互贈鮮花、巧克力與禮物,城市則舉辦音樂節與熱鬧派對。單身女性有時會進行名為 simpatias 的小儀式,祈求能早日找到伴侶。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在 9 月慶祝情人節,稱為 Día del Amor y la Amistad(愛與友情日)。除了強調愛情,朋友與同事間的互動也很重要。最受歡迎的活動是 amigo secreto(神秘朋友),類似於聖誕節的「交換禮物」,參與者抽籤決定暗中送禮的對象,讓節日氣氛更加歡樂。
亞洲
日本
日本的情人節有一項特別傳統:由女性贈送巧克力給男性。主要分為兩種類型:
義理巧克力(giri-choco):送給朋友、同事或上司,屬於「義務」性質。
本命巧克力(honmei-choco):送給戀人或心上人,象徵真情。
一個月後的 3 月 14 日,男性需在 白色情人節 回禮。傳統上,男性的回禮要比收到的巧克力更有價值,常見的回禮包括高級巧克力、首飾或貼身禮品。
南韓
南韓的情人節與白色情人節與日本相似,但更進一步,每個月的 14 日 幾乎都有不同的「愛情日」。其中最知名的是 4 月 14 日的黑色情人節,單身者會聚在一起,共享黑豆醬炸醬麵(jajangmyeon),以此調侃自己的單身身份。
中國
中國的年輕世代越來越熱衷於慶祝 2 月 14 日的情人節,送花、送禮與浪漫晚餐日漸普遍。不過,中國傳統的 七夕節 才是本土最具代表性的「情人節」。七夕通常在農曆七月初七,源於牛郎與織女的愛情傳說,象徵一年一次的相聚。
菲律賓
菲律賓的情人節以盛大的「集體婚禮」聞名。每年 2 月 14 日,成百上千對情侶齊聚公共場所,如購物中心或公園,由地方政府主辦的集體儀式中結婚或重溫誓言,使這一天成為全國最浪漫的盛會之一。
印度
印度的情人節自 1990 年代以來逐漸流行,尤其是在城市年輕人之間,流行送花、巧克力、卡片與約會。不過,在某些地區,保守派團體認為這是西方文化入侵,與傳統價值觀衝突,因此偶爾引發爭議。即便如此,情人節的影響力仍不斷擴散,特別是在大學生與年輕專業人士中。
中東與非洲
以色列
在以色列,雖然部分人會慶祝 2 月 14 日的情人節,但猶太節日 圖巴夫節(Tu B’Av)才是真正的「愛情之日」。這個夏季節日象徵求婚、婚禮與表白。歷史上,年輕女子會穿上白衣在葡萄園中起舞,男子則在其中選擇伴侶。如今,這一天被視為喜悅與愛的象徵。
埃及
埃及人慶祝情人節的方式與西方相似,情侶互送紅玫瑰、禮物與情書。這個節日在年輕人中非常受歡迎,雖然也有人認為它過於西化,但每年二月街道與商店依舊充滿紅色與心形裝飾。
南非
南非的情人節同樣流行送花、巧克力與舉辦大型派對。一些女性仍保留古羅馬的傳統,將心儀對象的名字別在袖子上,這也是英文成語「把心穿在袖口上」(wear your heart on your sleeve)的由來。
大洋洲
澳大利亞
在澳大利亞,情人節非常盛行,尤其是在悉尼與墨爾本等大城市。除了鮮花、巧克力與首飾,澳洲人往往偏好奢華的禮物,例如度假旅行、SPA 體驗或精品美酒。
澳洲還以華麗的情人節卡片聞名。自 19 世紀以來,當地流行以絲綢、蕾絲與緞帶製作的精緻卡片,至今仍是情人節的一大特色。
紐西蘭
紐西蘭的情人節慶祝方式與澳洲相似,包括浪漫晚餐、鮮花與小禮物。由於自然環境優美,許多情侶會選擇戶外活動,如野餐、登山健行或在海邊散步,將浪漫與大自然結合。
情人節雖源自西方,但如今已成為 全球性表達愛與感情的節日。有些國家專注於情侶間的浪漫;有些國家則將其擴展至友情與家庭之間的溫情。有些地區像日本與南韓,將浪漫的儀式延續數月;而另一些國家如巴西與哥倫比亞,則選擇完全不同的日期來慶祝。
無論形式如何變化,核心都在於人類普遍的需求——表達愛。情人節展現了愛的多樣性,也證明了愛的語言是全世界共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