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野花:原生花卉圖鑑
香港崎嶇的山巒與亞熱帶山谷孕育出驚人的花卉多樣性。越過高樓天際線,山林步道、花崗岩山脊與紅樹林之間,綻放著這片土地的原生花朵——南中國生物多樣性的縮影。從象徵城市的紫荊花,到隱藏於陰濕幽谷的野生蘭花,這些花卉訴說著一段關於適應與堅韌的自然故事,在季風與雲霧間延續生命的色彩。
一、香港紫荊 (Bauhinia × blakeana)
棲地: 山坡與城市綠地
花期: 十一月至三月
趣聞: 香港區旗與硬幣上均印有此花。
雖然香港紫荊為無繁殖能力的雜交種,但它已成為這座城市的象徵。深紫紅的花瓣如絲般綻放,細白脈紋蜿蜒其中。每逢初冬,街道化作紫色河流,在鋼鐵叢林中帶來片刻的寧靜。
二、香港茶花 (Camellia hongkongensis)
棲地: 常綠林,偏好潮濕山坡
花期: 冬季(十二月至二月)
保育狀況: 稀有
香港茶花是少數真正的本地特有種之一。花朵呈深紅色,質地厚實如蠟,宛如林間燈籠。早期植物學家為其稀有與艷麗所著迷——這是亞洲茶花家族中的明珠,亦是能在沿海濕熱環境中茁壯生長的少數品種之一。
三、香港鳶尾 (Iris speculatrix)
棲地: 岩石草坡與林緣地帶
花期: 二月至四月
特徵: 紫色花瓣上帶有金黃紋路
這種小巧的鳶尾花多見於大嶼山及新界山坡。花徑僅數公分,卻在晨霧中閃爍著電光般的紫色。曾經鮮為人知,如今香港鳶尾已受保育計畫重點保護。
四、吊鐘花(年花) (Enkianthus quinqueflorus)
棲地: 海拔三百公尺以上的山坡
花期: 一月至三月
文化意義: 開花時正值農曆新年前後
每當一月寒意初至,粉紅色鐘形小花懸掛枝頭,預示著春節的來臨。昔日居民常採其花裝飾家園,象徵更新與吉祥。在大帽山一帶,高坡漫染粉紅,宛如霞彩。
五、羅斯蔻亞薑花 (Roscoea humeana var. humeana)
棲地: 高地潮濕陰谷
花期: 晚春至夏季
科別: 薑科 (Zingiberaceae)
這是高山中的隱秘瑰寶。紫色花朵自綠葉中探出,形似蘭花,卻屬薑科。它偏好涼爽、潮濕的環境,是少數能在霧氣繚繞的山谷中繁盛的花卉,祖源可追溯至喜馬拉雅山。
六、香港鳳仙花 (Impatiens hongkongensis)
棲地: 溪澗邊與陰濕林下
花期: 六月至十月
特性: 成熟果莢輕觸即爆裂散種
這是一種充滿動感與趣味的花。果莢成熟時,輕輕一觸便彈開,種子如煙火般四散。粉紅至紅色的花朵形似小頭盔,是太陽鳥與蝴蝶的最愛。夏季雨後的山徑上,常見它點綴成片。
七、野牡丹 (Melastoma sanguineum)
俗名: 香港杜鵑(實非杜鵑屬)
棲地: 山坡灌叢與開闢地
花期: 全年可花,春季最盛
備註: 「sanguineum」意為「血紅」,但其花為紫色
這種明亮的紫花是荒地復甦的先鋒。花謝後果實裂開,露出鮮紅果肉,為鳥類及孩童喜食之物(因此常見「紫嘴小孩」的趣象)。
八、鴿子蘭 (Dendrobium crumenatum)
棲地: 濕潤林地的樹幹與岩石上
花期: 無固定時節,常於雨後盛開
生態角色: 附生蘭
鴿子蘭花期短暫而潔白,只開一日,常於雨後驟放。數十朵花同時綻放,如白鴿振翅,為濕潤森林添上靜謐的驚喜。
保育概況
香港的野花正面臨棲地流失、外來物種與氣候變遷等挑戰。幸而,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與漁農自然護理署等機構積極進行原生植物的記錄、繁殖與復育。生態旅遊、環境教育與公眾參與計畫,如今在守護本地植物多樣性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野花觀賞指南
最佳觀賞季節: 一月至四月觀山地花卉;六月至八月賞低地蘭花。
推薦地點: 大帽山郊野公園、大嶼山、八仙嶺與龍虎山。
攝影建議: 清晨光線最能突顯花瓣的通透與露珠之美。
生態原則: 只觀不採,部分品種受法例保護。
仍在綻放的城市
在香港,野花不僅生於郊野,也頑強地綻放於路邊斜坡、學校花園,乃至港口岩縫之間。每一朵花,都是城市生命力的印記——提醒我們,在鋼鐵與霓虹之間,大自然的脈動仍然鮮明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