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與光:穿越印度排燈節的花卉之旅
排燈節在印度各地展現出不同的面貌。在某些城鎮,燈火在砂岩庭院中閃爍;在另一處,煙火於椰林之上綻放。然而,無論旅程走向何處,花卉總是存在——被編織成花環,散落於彩繪圖案之中,或與油燈一同漂浮在靜水之上。花朵,是連結整個印度排燈節的線索,恆久如火光,卻又多變如大地的風景。
在排燈節的印度旅行,就是追隨花朵的軌跡:萬壽菊編織成的花串,荷花靜候於寺廟門前,茉莉花苞將夜色染上芬芳。每一個地區都有自己的花語,自己的方式,將花瓣化為祈禱與慶典。
北印度:金色的花環
在瓦拉納西,空氣中瀰漫著燈火與香煙的氣息,但真正主宰視覺的是萬壽菊。在恆河的河壇旁,花販坐在橙與黃的花堆後,雙手熟練地穿針引線,為朝聖者準備花環。黃昏時分,信徒們帶著花環走向河邊,將其奉獻給恆河女神,然後讓陶製小燈隨水漂流。
在北方邦、拉賈斯坦和德里,家家戶戶用萬壽菊裝飾門楣,厚實的花串如熔金般閃耀。門口的地板上鋪設著花瓣彩繪圖案,幾何形狀嚴謹,四周點燃著油燈。玫瑰的香氣與樟腦的煙霧交織,家人準備著拉克希米祭典,在女神的神壇上撒滿花瓣。
北印度的排燈節熱烈而壯觀——煙火轟鳴,萬燈齊燃——然而在這一切之下,萬壽菊的持續明亮如太陽一般,穩定地支撐著整個節慶。
西印度:財富的蓮花
在古吉拉特與馬哈拉施特拉邦,排燈節既是祈禱的時刻,也是商業的季節。市場上不僅充滿甜點與絲綢,還堆滿了鮮花——其中以蓮花為尊。拉克希米祭典前夕,商人們將粉紅或白色的蓮花放在賬簿上,祈求來年財源滾滾。在艾哈邁達巴德,清晨的批發花市熙熙攘攘,玫瑰、菊花與成堆的花卉在此交易,準備送往門戶與神壇。
在馬哈拉施特拉的家中,常見黃昏時分入口處擺放著盛水的黃銅大碗,碗中漂浮著玫瑰花瓣與油燈,微光隨水波蕩漾,迎接每一位訪客。在鄉村裡,正值萬壽菊收成的時節,卡車滿載著花朵運往城鎮。整車的橙色花朵堆疊如火焰,空氣中瀰漫著濃烈的辛香氣息。
在此,花不僅是裝飾,更是財富的化身,是女神拉克希米的具象,她庇佑著神壇,也庇佑著市集。
南印度:茉莉的幽香
南印度的排燈節色調柔和卻充滿芬芳。在泰米爾納德邦,雖然天未亮便已響起鞭炮聲,然而茉莉花卻支配著清晨。婦女一早便將新鮮茉莉編成花串,戴在髮間,香氣與點燃的油燈香甜的牛酥味交織。寺廟入口垂掛著長長的茉莉與萬壽菊花環,白與金的組合隨晚風吹拂。
在喀拉拉邦,雖然排燈節的規模較小,卻依然珍視花卉。家中常見黃銅製的水缽,缽中漂浮著鮮花與油燈,荷花安放於祭壇之上,但茉莉仍是最受喜愛的花卉,其幽香久久不散。
走進卡納塔克邦,則能見到菊花被鋪排成地上的曼陀羅圖案。寬大的花瓣形成底色,周邊再以萬壽菊與玫瑰點綴。這些圖案不僅是裝飾,更是供奉的象徵,既是對神明的敬獻,也是對賓客的歡迎。
南印度的排燈節以香氣為魂,柔和而內斂,花卉不高聲宣示,卻在靜謐間傳遞著深沉的虔誠。
東印度:玫瑰的熱烈
在加爾各答,排燈節與卡莉女神祭典同時舉行。這裡的花卉以玫瑰與朱槿為主,鮮紅的花瓣象徵著對女神的獻禮。午夜祭典時,信徒們將成堆的玫瑰與朱槿花鋪在卡莉腳下,濃烈的香氣與香煙、鼓聲交織,氛圍莊嚴而熾熱。
在奧里薩與阿薩姆,菊花與萬壽菊點亮庭院,荷花則被奉獻於寺廟的水池。當地的彩繪圖案常用米粉混合花瓣製作,象徵著色彩與食糧的結合。東印度的花卉排燈節既熱烈又柔和:玫瑰代表激情,菊花象徵喜悅,荷花寄託神聖。
旅程的終點
從瓦拉納西萬壽菊鋪滿的河壇,到馬杜賴茉莉芬芳的庭院;從古吉拉特蓮花滿布的市集,到加爾各答玫瑰鋪展的祭壇,排燈節展現出一場由花朵與火焰共同譜寫的慶典。每一朵花都訴說著地方的故事,合而為一,編織成印度的信仰與歡樂之網。
花朵提醒著旅人,排燈節不僅是燈火的節日,也是生命之美的讚歌——色彩、芬芳與儀式的交融。當花環凋零、花瓣飄落,它們留下的不是消逝,而是更新——如同節慶本身永恆的循環。
穿越印度的排燈節之旅,宛如走入一座大陸規模的花園。每一朵花承載著一縷光,每一瓣花象徵著一聲祈禱,每一縷芬芳提醒我們,在這個節日裡,如同在人生中,美與虔誠從未分離。